原标题:五老名宿评枪手防线 忆当年操练叹不胜昔 - 英超-阿森纳
要是有可能,绝大多数的
阿森纳球迷大概都赞成告别赛场已经10年之久的李-迪克逊重披红色战袍,代表枪手前往斯坦福桥的龙潭虎穴,参加这场广受瞩目的伦敦德比,而且他本人也必定义不容辞地接受重托。甚至在北伦敦球迷心中,这样一幕也曾几度梦回,还有他那几位被冠以“后防五老”的威名流传在江湖传说中的老哥们。
可是现在,迪克逊已经47岁了,他只是定期出现在BBC周日版的《当日
比赛》节目中,和阿兰-汉森、阿兰希勒、马克-劳伦森以及莱因克尔等昔日名宿做些点评、发些感叹,纵然可谓嬉笑怒骂、指点江山,终离赛场远矣,于时局已无实质影响。但在这场于双方走势都有重大影响的德比战之前,作为连接阿森纳两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迪克逊实际上对于老东家的前景令人意外的更偏向相对的乐观。

“对两支球队来说,这是一场极为重要的比赛,”迪克逊说道,置身于北伦敦一座全天候的足球场,他的身边簇拥着一群目光纯真、活泼好动的阿森纳小球迷,他们正利用期中假的机会好好享受足球的乐趣,却意外迎来了这位俱乐部的传奇人物。“阿森纳状态刚刚回暖,过去8场他们赢了7场,所以这场和
切尔西的比赛极为关键,要是打得糟糕,将在一夜之间夺走刚刚建立起来的所有信心。”
“对切尔西也非常重要,他们必须摆脱特里那件麻烦事的侵扰,避免更衣室受到干扰,直到上周失利(输给QPR)前,切尔西悄无声息的保持了极为出色的战绩,我认为紧跟在曼彻斯特双雄身后,伺机超越的战略适合博阿斯,但是上周的失利以及被罚下两人让人们突然之间关注起切尔西来了。”
作为两代阿森纳主帅治下继往开来的代表性人物,迪克逊虽然将永远与格拉汉姆时代那支打法
防守至上、理念保守务实、风格沉闷无趣的枪手联系在一起,但作为格拉汉姆遗留给温格最丰富的一笔遗产——那条坚固防线的支架,把守枪手右闸十数年的迪克逊依然让老枪手球迷们怀念不已。
而现在这条防线,主力接连遭受伤病侵袭、新人走马灯似的“临危受命”,早就让酋长球场的观众们失望不已了,但是迪克逊却相对乐观,虽然他感觉要想给夏末病急乱投医似地引进的默特萨克下客观的结论,还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他需要时间适应,”迪克逊说,“如果能为德国队踢76场国际比赛,你不可能是一名糟糕的
球员。防守重要的是团结协作,一起踢得越多就越有默契,由于维尔马伦、吉布斯和萨尼亚分别倦勤,还没有机会看他们的组合,何况训练场上也还要做很多工作。”
作为曾和亚当斯、鲍尔德、温特伯恩及奥莱利齐名的后防五老之一,有些事情没有谁比迪克逊更有资格谈,那就是防线心念电转之间的默契一致,无论是后退还是前压造越位都能迅速达成默契,“有种说法是我们训练时身上都握着一条绳子让我们保持在一条线上,那是真的,”他笑着说,“日复一日、一丝不苟到无聊地演练停球那样的细节,甚至是在
禁区里,更别提网里了。”
这种极其严苛的训练方法,难免令人怀疑在今天是否还管用,“足球比赛已经变了,”迪克逊凝神想了想,说,“
我们会发现现在的比赛更难打,包括我自己在内,似乎没人确切知道越位规则是什么了,不再允许后卫铲断,因此似乎越来越缺少高水平的后卫,防守的艺术已经渐渐消融了。”
作为BBC上罕有的口齿清晰、极少废话的非典型足球评论顾问,走出演播室,换上另一幅面孔的迪克逊更亲切和蔼,他以一副学者派头分析着他那极容易引起争议的足球评论工作,“我做过很多很多的点评,”他说,“这是一种在你看比赛时自然生出的评价,最终有些东西会比较突出、值得一提。周日版《当日比赛》的好处在于你可以总结出一些东西,你有时间希望能解释一些人们没有察觉的东西,而这纯粹基于我的经验。周六版的《当日比赛》就不一样了,(比赛太多)令人目不暇接,你基本上只有4分钟就要说完所有话题。”
在电视镜头外,阿兰-希勒也那么搞笑么,“是的”,他是否能在镜头前更多体现这种幽默感呢?“你们跟他说去,真的,去吧,去告诉他。哈哈哈。”
在谈到职业记者与拥有前球员背景的评论员之间的传统差别时,迪克逊却谨慎的保持着异议,当然,也看得出来他的宽容,“我讨厌咬文嚼字的评论,”他说,“如果你们查字典,有人说这是‘足球专家’,我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位就我所见的和我的经验做分析的评论员,一位职业记者看同样的片段或许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那也有道理,他们就算是错的,也有权利保有自己的意见。”
原标题:五老名宿评枪手防线 忆当年操练叹不胜昔 - 英超-阿森纳
关键词:阿森纳,迪克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