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金刚捣碓的动作分解,洪均生先生著《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中分为七个动作,笔者分为八个,并对个别招法的劲力变化做了一点调整,整势动作并无变化,只是结合步法变化进行了个别细分,仍可按…
原标题:会不会 金刚大捣碓(一)双正掤招法精练
任何一种拳法,在练习基础**的同时,大量时间还是扎扎实实地练习招势组合套路,对每招每势的运动规律、攻防方法等进行细致揣摩,才能够熟练掌握。所谓“真功还需真下功,功到自然出功夫”。
俗话说,会不会金刚大捣碓,说明掌握精练基础性招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笔者练习**陈式太极拳第一势“金刚捣碓”的体悟,奉献给**陈式太极拳的爱好者,仅供参考。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金刚捣碓的动作分解,洪均生先生著《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中分为七个动作,笔者分为八个,并对个别招法的劲力变化做了一点调整,整势动作并无变化,只是结合步法变化进行了个别细分,仍可按原套路的劲法练习,动作要领请详见《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本文仅对书中原套路招势的劲力变化做详解,不包括随敌机势变化内容。招势歌诀均为笔者新编,是为加深记忆而作,套路动作的全部歌诀详见笔者所著《**陈式太极拳歌诀新编•体用歌诀》。
一、首招歌诀(含预备总势)
预备势身法歌:
两足平行同肩站,
松肩坠肘顶虚悬。
两膝微曲臀下坐,
涵胸合胯裆沉圆。
二目平视颌微收,
涌泉塌地意通天。
太极本是无极生,
预备势中阴阳现。
金刚捣碓势总歌:
金刚手中杵,如捣桂中药。
细研动中理,阴阳和合调。
金钢捣碓招势歌:
捣碓著法总八招,
马盘赴弓独十变。
掤採挤按接抱缠,
震脚下挒劲整圆。
首招:小正马双正掤歌:
松肩坠肘腰微左转,
起手曲肘裆劲塌圆。
左逆右顺缠法不断,
以肩为轴掌臂向前。
右手胸前左手鼻端,
掌心合住二目视远。
一臂之距牢记心间,
八分斜角上下周全。
二、动作详解:
1、上承预备势,右手自右侧胯下向上向里收到胸口前以护胸口,右手需走顺缠,曲右肘,右肩胛骨松开,右肩井到肩髎向下松沉,右手以右肘为轴心走里下内弧线,上提收时注意裆部的保护,右手的缠法是里顺上左缠。
2、左手逆缠中指领劲,同时左肩胛骨松开,左肩井到肩髎向下松沉,左手以左肘为轴心走外上弧线,从左胯侧下向上向前向外划弧至正前方,上至喉与颌间,两手前后距离约一小臂。左手的缠法是外逆上前右缠。
3、同时松膝塌裆,松腰垂尾,两肋舒开下气入下丹田,成小正马步(一肩宽步子),劲落涌泉,不可劲滞膝部。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是劲滞双手或者双臂、肩紧、肘张、气滞胸部、尖裆、劲滞膝部、胯紧、仰脖等。
三、劲力详解:
此招为接手招,假设敌右手用一直拳向我胸口处打来(黑虎掏心类),敌必左转腰,送沉右肩,我即以右手接其腕,左手扶敌右肘外侧,掤接对方来劲。
这是一个接劲的招势。由于右手的弧形运动,在胸口前向左上斜45度方向有一个惯性力,加上手的顺缠,手外侧会向右上斜45度产生一个螺旋力,两个合力和方向会产生一个向前向上斜45度的合力的效果,此力是无形的。同时左手因肘的曲折运动会产生一个向右向外向上45度的惯性力,左手的逆缠在手小指处产生一个向左上方斜45度的螺旋力,两力会形成一个向前上斜45度的合力,也是无形的力。这两个向前向上45度的合力会在敌方手腕处和肘部产生力的作用,合敌右手偏离原来的方向。左手的位置必须精准的放在敌右肘曲池穴附近,效果会更好。
但多数接手会左手接敌肘尖,这是不对的,敌沉肘会产生较大的抵抗力。若敌肘部用劲挺住,阻止我左手下切上错之力,我则立即将力点换至左手大鱼际处,利用逆缠可以避开敌力点,右手虎口外侧接点处换力点至小指外侧手背,同时左右肘微沉,两手同时发力,将敌掤出。
四、掤劲变化析解:
掤劲,就是向上向外的一种劲,但手的自转会产生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螺旋力,与肘部的曲折及上臂的转动,会形成一个复杂的灵敏的、随时转换力点的合力,因为两手的配合产生的力偶效应,会使攻击的敌人的手臂部位发生扭转,攻击方向改变。如果右手用掌内侧接手,由于敌右手用拳打来时,一般会有向里旋拧(逆缠)的动作,我右手的顺缠就是顺着敌方的拧转的方向,立即扭拿敌腕,配合左手向肘曲池部位的斜向下攻击,会形成锁拿敌方小臂的效果。
五、掤劲阐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无论手的顺缠收和逆缠开都可以产生向上向前的掤劲,掤劲是缠丝劲的特别应用,单手掤,双手掤,小臂,大臂(肱)都可以产生掤劲。一般来说掤劲产生于胸口以上部位。
掤劲或者掤法,一般统称为掤,掤为上音有棚架之意,若房棚之向上撑之力,敌力在外,我力棚架使敌无法入内。掤若下音有抬架之力,亦向上,但位置较低,也许用之破解敌之腿法时,我手顺敌上踢之腿从胯部上抬。
用掤法之劲为掤劲,虽然其它劲力的分力有向上之力,如采,如挤,我们不再说采劲中有掤劲,挤劲有掤劲,我们说掤采,一定是双手用劲,一个为采,一个为掤。同时洪均生先生还特别提出倒掤这种劲力,力向外向上,但招法动作与劲力方向不一致,这种劲力更加神奇,也更加体现太极阴阳混圆之理。
掤劲是太极劲,但太极劲不是掤劲,采劲,捋劲亦然,八法劲就是八个劲别,互不包含,都是太极劲的一种,比如手向上出掤,肘向下坠也许有挒。但掤和挒的劲力未在一个部位上,仍然还是掤与挒,只是力的效果一定是综合性的合力。
大多将掤劲理解为太极劲,太极劲是掤劲,这就犯了逻辑上错误。太极劲如马、车的概念,是说整体的,掤劲是白马、汽车的概念,说的是特别的个体,决不能相混淆。
六、掤劲容易出的问题
产生“万法皆为掤”的原因是总想御敌于我圈外思想在做怪,要有诱敌深入打伏击的思想才行,要有不怕敌进的意识。所以“圈内打人、圈外放人”之技术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才行。
运用掤劲时最容易出现顶劲而不知,所以强调掤劲容易误导练习太极拳者的先出现顶劲。建议多体会第二招捋劲法,更好地体会太极松柔化劲之神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原标题:会不会 金刚大捣碓(一)双正掤招法精练_右手_左手_动作
关键词:右手,金刚大,变化,方向,向前,太极拳,效果,双正,动作,左手,观点评论,劲力,洪均生,招势,进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admin#shaoqun.com
(#换成@)。